全国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以来,各地重点围绕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进行了有益探索。其中,浙江德清将改革重点放在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与闲置农房方面,尝试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为促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和农房有着现实需求。一方面,随着城镇化不断迈进,不少农村宅基地和农房被闲置。相关统计显示,我国农村有7000万套以上闲置房屋,闲置宅基地面积达3000万亩左右。另一方面,城里人向往“采菊东篱下”的田园生活,一些有乡愁情结的人渴望回乡度假或养老。
面对这种错配现象,适度放活改革农村宅基地和农房使用权,可以让沉睡的土地资源重新“活”起来。
首先需要要素自由流动。得益于改革开放先行先试,在德清乃至浙江不少地方,城乡资本、劳动力等要素自由流动早已不是新鲜事,这对于撬动乡村产业振兴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改革步入深水区,土地要素如何有效流通,成为城乡融合发展中不得不碰的一道难题。只有实现城乡劳动力、资本、土地要素三方面自由流动,才能更好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
其次必须牵住改革“牛鼻子”。浙江是靠吃“改革饭”发展起来的,没有改革,就没有浙江的今天。德清作为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深入探索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形式,激活乡村资源要素,在全国颁发首本农村宅基地农户资格权登记证,完成全国首宗农村宅基地线上盘活。这一系列敢闯敢试的改革举措,既摸清了“家底”,实现了资源集聚,更成为撬动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支点。
关键是要维护农民权益。改革的最终目的在于让百姓获益。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就是考虑到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事关亿万农民切身利益与社会稳定大局,需要长期探索才能建立起新的制度框架,决不能冒进急躁、急于求成。不论“宅改”如何推进,要坚决守住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充分保障农民群众合法权益。
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没有可照搬的现成经验,没有可套用的成熟办法,必须处理好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要稳慎推进,对于全局性、战略性事项要毫不含糊,对于具体利益调整、机制实施等,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切实将改革向前推进。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德清的探索值得品味。(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柳 文)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