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璐
6月24日,山东沿黄九市黄河水资源保护与集约节约利用协同立法视频会议召开。据悉,立法将针对黄河下游山东段的特点,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把黄河水资源保护和利用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为主攻方向,把解决问题作为第一要务,突出立法实效。
立法破解黄河保护治理难题
山东省位居黄河流域下游,黄河流经山东省9个市、25个县(市、区),自菏泽市东明县流入,在东营市垦利区注入渤海,流域面积1.83万平方公里,河道长628公里。境内黄河有大汶河和金堤河两条支流,还有黄河下游重要蓄滞洪区东平湖水库。
山东省是黄河流域唯一河海交汇区,是下游生态保护和防洪减灾的主战场,在动能转换、对外开放、文化传承等领域独具优势,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潜力巨大。
多年来,山东省在黄河生态保护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做法,但当前山东省黄河流域仍存在少、低、散、险、乱、弱等困难和问题。
通过立法解决山东省黄河流域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助推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省人大常委会和沿黄九市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
今年,山东省人大常委会把统筹指导省内黄河流域九个设区的市人大常委会围绕黄河战略开展协同立法列入年度立法计划,并作为一项重要立法工作予以推进。前期,省市两级人大积极协同配合,经过反复征求意见、细致调研论证,确定以黄河水资源保护与集约节约利用作为主题开展协同立法。
省市打出保护黄河立法组合拳
去年以来,山东省人大常委会接续出台东平湖保护条例、节约用水条例、南四湖保护条例,初次审议省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条例,两湖一水一洲地方立法构建起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地方立法体系的四梁八柱。
6月月初召开的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一审的《关于加强山东现代水网建设的决定》,通过建立健全水资源优化配置、流域防洪减灾、水生态系统保护等制度机制,进一步强化治水管水刚性约束。
自2020年以来,省人大常委会先后委托有关地方立法研究服务基地就我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开展多个课题研究,为做好相关法规制度设计、破解立法难题提供了有力智力支持。据悉,今年继续委托有关地方立法研究服务基地就黄河水资源高效集约节约利用协同立法、黄河文化保护地方立法进行专题研究,更好服务地方立法实践。
与此同时,相关设区的市也积极作为。
济南先后制定水资源管理条例、河道管理保护条例、节约用水条例等七件地方性法规,小切口破解本市水资源短缺难题;淄博系统修改水资源保护管理条例、多部水库保护管理条例,进一步强化取水许可管理、依法加强水源地保护;东营出台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与修复条例等,依法加强对黄河三角洲的生态保护;济宁、聊城制定水环境保护条例,全面保护和改善本市水生态,治理水污染防治突出问题;泰安受省人大常委会委托,高质量完成省东平湖保护条例草案起草和前期调研、论证、修改各项工作,为护卫黄河安澜贡献泰安力量;德州出台湿地保护条例,为本市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提供法治保障;滨州市人大常委会依托滨州学院立法服务基地,举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立法研讨会,取得诸多理论成果,推动形成更多共识;菏泽制定城市供水条例,以解决供水实践中的现实问题为导向,规范城市供水、用水管理。
据悉,下一步,沿黄九市将抓住黄河下游立法这一关键,把本市黄河水资源保护和利用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为主攻方向,梳理问题清单,找准体制机制障碍,提出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法规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
打造黄河战略协同立法山东样板
协同立法是适应区域协调发展应运而生的一种新的立法形式,通过协同立法建立区域内共同遵守的制度和规则,有利于打破区域空间距离和行政壁垒,破解区域发展中的共性难题,满足共性需求,对于发挥法治的最大效益、推动和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具有积极意义。
今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的决定》。这次地方组织法修改增加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根据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可以开展协同立法。这意味着区域协同立法在国家法律层面予以确立。
据了解,目前,在省市两级人大共同努力下,黄河水资源保护与集约节约利用主题协同立法工作进展顺利,各市法规草案如期报请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初次审议。从提供的草案初稿看,九市贯彻主题协同、特色鲜明的立法工作思路,基本采取了小切口小快灵的立法模式,因地制宜解决实际问题,体现地域特色。
比如,济南在本市现有法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补充相关制度、机制,旨在提升水资源系统配置能力、提高水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效能;淄博、聊城、菏泽围绕用水指标管理、用水过程管理、节水管控等方面开展具体制度设计;东营、济宁、滨州以节水控水为切入点,重在加强重点领域节水管理;泰安作为全省唯一一个全域沿黄的设区市,聚焦构建系统、全面的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体系,制定水资源保护综合性法规;德州针对引黄灌区存在非法取水、跑冒滴漏、水质污染等问题,小切口制定引黄干渠保护专项法规。
据了解,下一步将注重法规内容协同,在贯彻四水四定、严格用水指标管控、突出农业节水增效、完善流域水资源配置体系等方面深入挖掘、细致研究,形成相对统一的制度规范,发挥立法保护的集群效应。
评论0